媒体报道 | 达嘉维康的高质量发展密码:科技赋能古方“新生”

在国家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今天,如何让流传千年的古老药方焕发新生,满足现代人的健康需求,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如今,这一课题在湖南汉寿高新技术产业园的达嘉维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有了生动实践——这里没有故纸堆里的陈旧气息,而是通过现代科技与智能制造的赋能,让经典名方奏响了一曲“守正创新”的数字化交响曲。

解码古方:实现经典名方的“能量跃迁”

走进达嘉维康的展厅,小建中颗粒、五味安神颗粒、障眼明胶囊、丹栀逍遥片、六味地黄胶囊、舒筋活血胶囊……一系列以古典医籍为“出生证明”的现代中药产品映入眼帘。其中,“小建中颗粒”和“五味安神颗粒”作为湖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品种,堪称企业“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理念的典范。

“很多人以为中药就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变,但真正的传承是动态的,是发展的。”达嘉维康研发负责人介绍。

达嘉维康的明星产品“小建中颗粒”,这颗源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小建中汤”的“种子”,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与现代制药技术的共同“培育”下,已成长为治疗脾胃虚寒的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和医保药物,完成了从古籍竹简到百姓药箱的千年跨越。

作为入选第三批湖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品种的五味安神颗粒,其核心组方源自《金匮要略》中调理“脏躁”的甘麦大枣汤,药食同源,安全性高。

“但我们研究发现,面对现代人更复杂的情绪压力和心脑血管问题,原方力量稍显单一。”达嘉维康研究人员介绍,为此,研发团队创新性地加入了葛根以生津除烦,并引入银杏叶浸膏以增加脑供血、改善微循环。“这好比给古方装上了‘精准导航’和‘动力增强’系统,使其在保留安神核心功效的同时,更契合当代中老年及更年期人群的体质特点。”

智能赋能:在“黑灯车间”里锤炼“恒定品质”

仅有经典名方还不够,如何将古方的疗效稳定、均一地体现在每一盒药中,是中药现代化必须跨越的门槛。达嘉维康的答案是智能制造。

达嘉维康的厂区,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中药生产“大锅熬汤”的传统印象:密闭的设备自动运转,中央控制室的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温度、压力、流量等成千上万个参数。

“在这里,老师傅的经验被转化为精准的电脑数据模型。”生产负责人指着全自动运行的提取罐说,比如提取环节,什么药材在什么温度压力下,提取多长时间,全部由智能中控系统设定并执行,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成分,同时确保每一批次的成分含量高度一致。

这种对“恒定品质”的极致追求,始于源头。在原料库,每一批药材都有专属“身份证”,质检中心则像严格的“哨兵”。清热散结胶囊是达嘉维康单品年销售过亿的产品,由千里光这一味中药制成,《本草拾遗》记载其具有很好的消炎解毒、消疮疖作用。一位质检员道出了他的执着:“清热散结胶囊,我们坚决只用当年生的千里光,因为多年生的毒性成分会超标。药是治病救人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系统作战:产学研融合构筑创新“护城河”

经典名方的现代化,绝非简单“修修补补”,它背后需要强大的研发体系作为支撑。达嘉维康深谙此道,打造了一个开放的创新生态。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建设了1万多平的研发中心,汇聚了近40位高水平研发人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与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构建了紧密的“产、学、研”同盟,共同致力于创新中药、创新化学药、大健康产品的开发。

“中医药在创新中传承发展。”达嘉维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毅清说,随着大数据、生物信息学、计算化学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新药开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对中药材中的成分进行挖掘、分析、合成,进一步阐释中成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加快中药新药研发的进程。

当每一味药材都凝聚着溯源之执,每一道工序都烙印着智能之准,每一张古方都闪耀着创新之光——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便在这家湖南企业的实践中,变得清晰而具体。它告诉我们,传承与创新,从来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驱动中医药走向未来的动力引擎。

上一篇文章
省政协 | 买救命药不用跑不用慌 达嘉维康“双通道”药房解民忧